古人称风筝为纸鸢和什么

2020-11-01 综合百科 1万阅读 投稿:yangang

风筝的名称很多,在不同国家、不同时期、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称谓.中国古代的风筝,用木、竹制作,故叫木鸢,后用纸糊称为纸鸢,五代后定名风筝,沿袭至今。

风筝的名称按其形式和图象的不同,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:

春秋至唐代,风筝称作鸢、风鸢.古人已认识了空气动力的重要性,希望风筝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,所以风筝又叫风鸢、风莺、飞鸢。

从唐代到清代,纸鸢、纸鹞始终是中国风筝的主要名称.南方称风筝为“鹞”,北方叫风筝为“鸢”.“鹞”和“鸢”是同一种飞禽,即鹞鹰。

这各鸟能长时间在空中平展双翅,盘旋不已,翅膀却一动不动.人们制作的风筝双翼也是不动的,又多为鸟的形状,放飞空中,与鹞鹰十分相似,于是便把风筝称之为“鹞”或“鸢”。

清代至今,风筝一词取代了所有的称号,成为现在的名字,流传至今。

声明:业百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yebaike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