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大渠是清代(公元1644年~公元1911年)黄河后套八条引黄灌渠。位于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,南临黄河,北与乌加河交界。自西而东是:永济渠(又名缠金渠)、刚目渠(又名刚济渠)、丰济渠、沙河渠(又名永和渠)、义和渠、通济渠(原名老郭渠)、长济渠(又名长胜渠)和塔布渠(原名塔布河渠)。各渠都从黄河引水,退水到乌加河。黄河后套水利开始于汉武帝元朔年间(公元前126年前后),唐代(公元618年~公元907年)也曾在此开辟陵阳渠等。清代(公元1644年~公元1911年)乾隆时期以后,水利发展较快,但黄河水位常有变化,渠道也常淤断或重开,所以渠长及灌田面积,历年变化很大。这些渠道很多是由民间私人组织开凿,开一渠有历十多年或几十年的,主要依据技术人员的经验进行施工。进口缺乏控制,引水量决定于黄河水位高程和主流流向,渠首比降较缓,清淤工程量很大。清代光绪二十九年(公元1903年)政府任命贻谷为垦务大臣,由国家强行赎买河套渠道和沿渠田地,统一灌区管理,进行较大规模整顿,增加了灌溉面积,订立了收取水费制度,灌区维修经费得到一定保证。